| 72 | 0 | 5 |
| 下载次数 | 被引频次 | 阅读次数 |
全面抗战时期是中共报人群体崛起的关键阶段,随着党报党刊的迅速发展、进步知识分子的汇聚、系统化教育的培养及“全党办报”模式的实行,该群体迅速壮大,并成长为一支专业通讯员和业余通讯员相结合的强大队伍。在抗战舆论建构中,他们以“抗日救亡”为核心,塑造了民族至上、抗战必胜的舆论导向;尊重新闻规律,通过战绩报道、英雄叙事和纪念活动强化了舆论引导;运用统一战线,结合通俗文艺与读者互动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坚决反击日伪和国民党谬论,逐渐掌握了抗战话语的舆论主动权。这个政治过硬、专业精湛的专业报人群体,不仅开辟了抗战时期舆论斗争的新局面,也为解放战争时期舆论斗争的胜利积累了经验,更为党的新闻事业留下了重要遗产。
Abstract:(1)中共报人个案研究主要参见丁淦林:《新闻是“跑”来的--忆陆诒先生》,《新闻与写作》2007年第4期;张辉锋、陶园园:《中共新闻工作领导人邓拓》,《新闻前哨》2012年第5期;王健:《论石西民的新闻实践与新闻思想》,《编辑之友》2013年第7期;李凌:《“中共第一报人”潘梓年的新闻实践之路》,《兰台世界》2013年第34期;陈力丹、徐志伟:《〈新华日报〉的“红色管家”熊瑾玎》,《新闻界》2015年第1期;陈雷刚:《章汉夫与〈新华日报〉和〈群众〉周刊》,《百年潮》2015年第8期。中共报人群体研究主要参见陈志强:《中国共产党报人群体的出现与崛起》,人民出版社2019年版;吴自力:《中共中央南方局报人群体研究》,暨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6年;等等。
(2)邓拓:《论通讯工作》,《晋察冀日报》1943年3月10日,第1版。
(3)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编:《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文件汇编》(下),新华出版社1980年版,第47页。
(4)《召集西北青年救国代表大会告全体会员暨西北各青年团体青年群众书》,《新中华报》1937年2月13日,第3版。
(1)《介绍汉口〈新华日报〉》,《解放》第30期,1938年2月8日。
(2)王继平:《中国共产党文化抗战史(1931-1945)》,学习出版社2024年版,第21页。
(3)刘家林:《中国新闻史》,武汉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621页。
(4)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编:《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文件汇编》(上),新华出版社1980年版,第111页。
(5)陈志强:《中国共产党报人群体的出现与崛起》,人民出版社2019年版,第183页。
(1)《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18页。
(2)《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19页。
(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第三编研部编:《话说邓小平》,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1-9页。
(4)以上数据均据吴自力《中共中央南方局报人群体研究》第85页数据整理,暨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6年。
(1)张惠卿:《历史最悠久的民办新闻学校--记民治新闻专科学校》,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226-255页。
(2)《中央关于建立发行部的通知》,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档案馆编:《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文献选编:1937-1949》,学习出版社1996年版,第38页。
(3)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编:《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文件汇编》(上),新华出版社1980年版,第91页。
(4)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编:《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文件汇编》(上),新华出版社1980年版,第111页。
(5)邓绍根、李欢:《学以致用:中国共产党新闻短训模式的发展历程及其成效》,《新闻传播学刊》2024年第4期。
(1)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编:《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文件汇编》(上),新华出版社1980年版,第87页。
(2)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编:《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文件汇编》(上),新华出版社1980年版,第143页。
(3)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编:《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文件汇编》(上),新华出版社1980年版,第112页。
(4)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编:《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文件汇编》(上),新华出版社1980年版,第112页。
(5)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编:《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文件汇编》(上),新华出版社1980年版,第98页。
(6)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编:《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文件汇编》(下),新华出版社1980年版,第194-195页。
(1)《发刊词》,《新华日报》1938年1月11日,第1版。
(2)《站在中华民族解放事业的前进岗位上--纪念解放报出版一百期》,《解放》第100期,1940年2月29日。
(3)杨杰:《中华民族的自存之道》,《新华日报》1943年7月7日,第3版。
(4)陆定一:《目前宣传工作中的四个问题》,《新华日报》(华北版)1939年4月9日,第1版。
(1)毛泽东:《收集和宣传八路军、新四军民族英雄事迹》(1939年3月18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办公厅、中央档案馆编研部:《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文献选编(1937-1949)》,学习出版社1996年版,第37页。
(2)萧向荣:《八路军、新四军一月来的胜利》,《八路军军政杂志》第2期,1939年2月15日。
(3)范瑾:《边德中:一个通讯员的故事》,《八路军军政杂志》第7期,1939年6月25日;范瑾:《左玉山一定在笑》,《八路军军政杂志》第8期,1939年8月25日。
(4)洛甫:《反对投降妥协坚持抗战到底》,《解放》第75-76期,1939年7月7日。
(5)康生:《克服困难争取抗战最后胜利》,《新中华报》1940年7月5日,第6版。
(6)周恩来:《“七七”四年》,《新华日报》1941年7月7日,第1版。
(7)王昌:《理论的限度:仪式理论与中共纪念史研究》,《党史研究与教学》2022年第2期。
(1)克寒:《游击战中的山西》,《新华日报》1938年5月20日,第2版。
(2)克寒:《铁蹄下的绥东》,《新华日报》1938年9月5日,第2版。
(3)许涤新:《敌人的欺骗政策与难民问题》,《群众》第1卷第5期,1938年1月8日。
(4)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编:《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文件汇编》(上),新华出版社1980年版,第88页。
(5)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编:《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文件汇编》(上),新华出版社1980年版,第136页。
(6)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编:《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文件汇编》(上),新华出版社1980年版,第87页。
(7)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编:《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文件汇编》(上),新华出版社1980年版,第92页。
(8)边江、郭小良、孙江:《延安大学新闻班: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个大学新闻专业》,新华出版社2020年版,第56页。
(1)《报纸是指导工作教育群众的武器》(1944年3月20日),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新华通讯社编:《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新华出版社1983年版,第114-115页。
(2)《总动员》,《新中华报》1937年8月26日,第4版。
(3)《赶出中国去》,《新中华报》1937年5月16日,第5版。
(4)朱媛媛、李刚:《论抗战漫画中的视觉动员、观看控制与国家认同建构》,《编辑之友》2018年第7期。
(5)祁峻:《风雨同舟》,《新中华报》1939年6月9日,第4版。
(6)山匀:《谁无妻女,谁无姐妹》,《新华日报》1938年4月28日,第1版。
(7)《提高文化水平才能了解抗日救国的道理!!》,《新中华报》1937年5月16日,第5版。
(8)刘继忠、臣昕月:《中国共产党中央机关报的读者来信栏研究(1921-1949)》,《全球传媒学刊》2022年第2期。
(9)《青年对于救亡工作应持的态度》,《新华日报》1938年7月28日,第4版。
(1)叶剑英:《批评国民党两面政策:抗日反共》,《解放》第127期,1941年4月30日。
(2)毛泽东:《论持久战》,《解放》第43-44期,1938年7月1日。
(3)《如能长期抗战中国必获胜利》,《每日译报》1938年10月27日,第3版。
(4)汉夫:《批判两种错误理论》,《群众》第1卷第2期,1937年12月18日。
(1)长城:《范长江与毛泽东和周恩来同志》,《新闻记者》1985年第12期。
(2)安宜生:《安宜生文存--新闻实践论》,中国文联出版社2004年版,第238页。
(3)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编:《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文件汇编》(上),新华出版社1980年版,第98页。
(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新华通讯社编:《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新华出版社1983年版,第54页。
(1)王艾生主编:《中国当代名记者小传》(第1辑),山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43页。
基本信息:
DOI:
中图分类号:K265;G219.29
引用信息:
[1]齐辉.全面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报人群体的崛起与抗战舆论的建构(1937—1945)[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25,No.399(08):41-53.
基金信息: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中国近代新闻学期刊史研究(1919—1949)”(23BXW012);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中国新闻通讯社史研究”(2024CDJSKJJ25)